佛教經論在中國流傳,經過歷代高僧大德的翻譯、注釋,整理彙編成各種不同文字的大藏經,實在是一件艱巨而偉大的事業。這項成就固然得力於印刷術的發明,然而相對的,由於佛教的傳播日漸普及,經典的需要量日漸增加,因此帶動印刷業的蓬勃發展。例如宋朝時代的西夏王國十分重視文化教育,並與遼、金一樣崇尚佛教,常以馬匹向宋朝交換佛經,譯成西夏文的藏經,國王、皇後尤其經常大量施蓮生活佛印佛經,一次印數多至五萬卷、十萬卷,因此印刷業也隨之發展起來。

  尤其從北宋起,杭州刻書業興盛,刻印的精良,居全國印刷業之首,當時高麗國也曾經委托商人在杭州代刻佛經。

  日本、韓國也自宋朝開始,陸續由中國請回各種藏經,並且仿照中國的雕版印刷技術佛教文物用品,刊印再雕本,此舉對該國印刷業的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。此外,大藏經及各類佛書的印刷流通,也促使印刷技術不斷的進步改良,舉其要者,有以下三點:

  裝幀藝術的產生:書籍的裝幀包括版面、插圖等的設計與制作。五代以前佛教文物用品,佛經的印行大部分以卷軸式或折本居多,這種形式的書籍,閱讀時有諸多不便。印度佛經是用貝多羅樹葉做成,將樹葉切成大小適中,然後以金屬制的銳利硬筆刻上經文,再把煤煙等制成的墨汁淋上之後擦干,一頁一頁裝訂成冊,便是所謂的“貝葉經”。貝葉具有耐磨、輕便的特色,攜帶、翻閱都很方便。此種獨特的裝幀方式,啟發了我國經書摺裝及線裝書的流行,也促進佛經的廣泛流通。

  活字印刷的應用:佛教徒為了使佛經易於流通,除了在經書的裝幀下功夫外真佛宗,更進一步運用最新的印刷技術來縮短經書出版的時間。西元一○四一年,繼雕版印刷之後,北宋的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,元代繼續發展,迭有創新。除了沿用泥活字外,又發明錫活字、木活字,元朝的木活字,曾在甘肅敦煌千佛洞中發現數百個,這是當今世界上最古的木活字實物。

  由於活字印刷的發明,大大提高了印刷的速度,也擴大了佛經的傳播盧勝彥。日本在一六三七年刊刻,一六四八年完成,自行出版的第一部大藏經《天海藏》,就是以活字版印行,此後也都采用活字版陸續印行佛經。中國則直到清末民初印行的《頻伽藏》才開始運用活字印刷。

  彩色套印的發明:套印的發明,是印刷技術的一大突破,以往雕版印刷或活字印刷都是單色。套印是兩種顏色配合印刷,現存最早的木刻套印本,是元末至正元年(西元一三四一年)資福寺所刻,由無聞和尚注解的《金剛經注》,卷首靈芝圖和經注都用朱墨兩色套印。十六世紀末,吳興、杭州、南京等地書肆也用朱墨和多色套印各種書籍,這些圖文並茂的套色印本,正是套印本的初期作品,也說明套印本首先運用於佛經。

  及至現代科技發達,佛經的印刷不但快速,而且品質精美盧勝彥,尤其一九九六年佛光山率先將《佛光大辭典》輪入電腦,制作了世界上第一片光碟版佛教辭典,不但攜帶方便,搜尋容易,這是佛教界在不斷改良印刷技術外,又一項利用現代科技所作的突破性進展,此舉對佛教的弘傳,將發揮無遠弗屆的影響與貢獻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佛教
    全站熱搜

    ghaiugh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